2024年03月28日星期四
动态播报
【关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三)
2020年03月20日 19:54:00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访问:

一、城市/区域的产业基础是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研究产业必须要研究城市。智能网联产业是集汽车、电子、信息通讯、道路交通运输等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撑能力是发展智能网联产业的必备条件。《战略》中提出,推动有条件地方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青岛首个智能网联产业项目之所以落户即墨区,是因为即墨区目前已布局了先进汽车制造、通用航空、智能船舶、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超算等新兴产业,建立了汽车科研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实验室等平台系统,高校和科研资源丰富,具有完备的海陆空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基础。


二、商业化应用是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市场入口

    今年的武汉战“疫”中, 为了减少“人传人”风险,无人智能车被广泛使用,无人防疫车、无人消毒车、无人配送车、无人运输车、无人清扫车等备受欢迎,甚至引发无人驾驶概念股的走红。在客运方面,智能网联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重塑我们的出行服务体系和未来出行方式,据麦肯锡公司预测,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用于共享出行、需求响应式服务等应用场景,到2035年自动驾驶出行总行驶里程将占全球共享出行总里程的三分之一。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三大央企汽车集团联合发起T3出行,转型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提供预约出行服务,并在探索自动驾驶车辆出行服务。青岛市即墨智能网联产业示范项目在做好园区内智慧出行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解决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疏散和“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通过需求响应式、自动驾驶微公交服务实现支线对干线公交的衔接饲喂,为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提供可预约、可规划的便捷出行服务。总之,智能网联技术与城市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形成了智慧出行新模式和新业态。

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战略》提出,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制定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建设智慧道路及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统一通信接口和协议,推动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汽车、运营服务、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等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重点开发建设云计算中心,基础数据中心云控基础软件,逐步实现基础数据融合应用。

“有车必有路,有路便有车”。智能汽车是智慧化的交通运载工具,但是单车智能已遇到发展瓶颈,短期内无法解决车辆传感器在视角和有效探测距离等方面存在盲区的问题,车路协同正是让车“知道”路上发生了什么、拥有更大范围的感知能力。因此车路协同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有效路径,是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智能协同是智能网联建设的关键,在青岛即墨智能网联产业示范项目中,我们对新型基础设施进行了布局,5G基站建设与部署,C-V2X、激光雷达等道路感知和边缘计算等路端设施设备,以及光磁一体大数据存储系统和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云控平台,搭建了高效安全的“车、路、云”智慧协同体系。因此,新型交通基础设施与智能汽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中,需要加快构建有感觉、会思考、做决策、能说话的智慧化道路基础设施,强化智能网联大数据的共享应用,解决不同品牌产品、不同系统在区域建设、统筹管理中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的不一致问题,遵循标准统一、开放共享、逻辑协同、物理分散的原则,建立“测试区域-城市-省级-国家”多级存储、计算云控平台,逐步实现智能车辆、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基础数据的融合应用和城市综合交通的一体化智能管控。

    四、完善的政策法制环境是智能网联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战略》中提出,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出台规范智能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建立智能汽车等级划分及评估准则,制定智能汽车产品认证、运行安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标准,完善仿真场景、封闭场地、半开放场地、公共道路测试方法。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是个新生事物,涉及到车辆认证和准入、公共运输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数据安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和论证起步不久,相关政府监管、法制建设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是社会各界必须强调和呼吁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和修订工作,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智能网联产业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法规标准涉及面较广,本文仅对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管理提出一点建议。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对管理机构、测试主体、申请及审核、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智能网联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道路测试奠定了政策基础。截止目前,全国超过25个省市出台了地区性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管理办法,根据区域特点分别补充了载人载物测试运行、道路测试环境分级管理以及通信协议、电子围栏等技术要求。在《战略》发布后,智能汽车制造和智能网联的产业发展将迎来一个爆发期,让智能网联车辆在半开放和开放道路上进行测试,是智能网联发展的必经阶段,促使智能汽车能够应对比封闭园区复杂的交通环境,从而推动产品性能迭代进步,并促进车路协同和数据融合应用,因此,一是建议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本着包容和审慎的态度,更为科学地制订、完善基于模拟场景和真实场景的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办法,明确车辆牌照发放、行驶要求、事故认责方面的内容,促进智能车辆测试运行的健康有序和规范管理;二是建议借鉴长三角地区经验,本着“互联、互通、互认、互信”的原则,推动全国或城市群范围内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互认机制研究和建立。2019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了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并发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此举首先是可以有效规范测试行为,加强检验机构的标准统一和协调合作,让车企可以方便、自由地选择国家认定检验机构;其次是避免重复建设测试场地和车辆重复测试造成的资源浪费,节约企业产品研发和测试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全国智能网联产业的快速成长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标准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五、推动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自身规模大、关联产业多、带动效应强、应用技术丰富等特点,毫无疑问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与交通运输、新零售、服务行业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以数据为主链的闭环赋能体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管理服务水平,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 、重大事件应急、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智慧移动出行服务,变人移为物移,提高信息交互和物资交易频次,提升出行服务便捷程度和服务品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的特点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能网联产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必将秉承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加快实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发展绿色经济的终极目标。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