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车辆整体技术水平接近国外公司产品,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与国外公司产品不相上下,续航里程、可靠性、安全性、动力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性和综合效益水平持续优化,具备了商业推广的条件。纯电动客车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开发出覆盖6米-12米的多种纯电动公交车型。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取得进展,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与国外不相上下。商用车方面,自主掌握PHEV多能源动力系统整车控制、高功率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自动变速箱、增程式辅助功率发电单元等关键技术,双电机串并联、AMT并联等不同技术路线具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驱动电机:开发出驱动电机系列化产品,功率满足从乘用车到大型公交车的需求,驱动电机功率密度、效率等电机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峰值功率密度大多在2.8-3.0kW/kg、连续功率密度在1.2-1.6kW/kg,驱动电机最高可以达到12000rpm。
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从2007年的90kW/kg提高到接近140kW/kg。三元材料混合锰酸锂材料的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电池系统的价格从2007年的5元/瓦时降至3元/瓦时以下。功率型电池比功率最高达到3000W/kg,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钛酸锂电池应用于快速充电的公交车辆。
整车控制及集成:基于“多V”模式开发体系,初步具备系统、软件到硬件的三层级开发能力。具备功能安全、诊断控制、通讯协议、标定开发等基本系统功能。软硬件开发模式已兼容全球先进AUTOSAR体系,硬件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已基本掌握纯电动整车集成技术、性能控制和评价技术。
充电基础设施:积极参与ISO/IE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研究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高效能量变换、充换电过程控制、有序充电灯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电池更换关键设备。已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也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国内较为同步。
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累积销量超过14万辆,微小型纯电动占比达到8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接近6万辆,占中级(AO级以上)新能源乘用车的82%。各类新能源客车年累积产量超过11.2万辆。高速发展也带来质量参差不齐、产业链不协调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成各类充电站3600个,公共充电桩4.9万个。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涌现了10余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充电设施企业。
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逐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自主产业链进一步完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动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行业总销量7%-10%,2025年比例达到15%-20%,2030年比例达到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