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7日星期一
动态播报
制造门槛大幅提高 动力电池行业迎来巨变
2016年12月08日 14:59:00 来源: 访问:

2016年已进入倒计时,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公开征求对《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意见,大力整顿动力电池行业。这是继201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之后,国家主管部委第二次就动力电池规范发布相关文件。

《规范条件》是动力电池企业准入要求,只有符合这个要求的企业才能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池目录(俗称“白名单”),而搭载该电池的产品才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新版《规范条件》相比2015版有何调整、变化?业界反应如何?本文一一梳理。

新版有哪些变化?

相比于2015年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此次《规范条件》主要从生产能力、安全要求、研发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其中在产能要求方面有重要修改,业内人士称之为“巨变”。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新发展,在售后服务、电池回收、产品要求、整体规范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

名称更精准

将旧版文件名称中的“动力蓄电池”改为“动力电池”,一“蓄”之差,电池补贴范围收窄。“汽车动力电池”一定是蓄电池,但是“蓄电池”不一定是动力电池,两种是有严格区别的。举一个例子:无轨电车是电动公交车,但所用的并非动力电池,因此不是纯电动公交车。因为定义不同,所受政策待遇是完全不同的,无轨电车就不可能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

产能要求提高

新版《规范条件》规定,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相比旧版的2亿瓦时扩大了整整40倍;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相比旧版的1000万瓦时扩大了10倍;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相比旧版的500万瓦时,产能要求稍微宽松一点,只翻了一倍;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要求也很高;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根据现有资料数据,从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来看,目前能达标的屈指可数,仅比亚迪一家,CATL(宁德时代新能源)年底扩产后刚刚够及格线。

生产条件提高

在生产条件上,新增关于监控和一致性的两项要求:一是必须具有“实时监控的生产环境监控系统”。二是企业应具有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并建立从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过程工艺参数、产品出厂等完整的监测体系,具备工艺精确控制等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

技术要求提高

在技术能力方面,新增设备和研发能力的两项要求:首先,企业应配备至少满足以上材料分析、研发试制、安全评价、性能评价等的相关开发工具、软件、研发及测试验证设备、试制设备(含中试线)等。其次,企业应具备完整的产品研发经历,并具有产品研发持续投入保障能力。

产品标准提高

在产品上,《规范条件》指出,动力电池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经具有资质的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检测机构测试合格。与旧版政策相比,新增了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和GB/T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规则。

售后要求更具体

针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对售后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规范条件》要求企业应具有对动力电池故障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动力电池使用、故障及主要问题总结分析的能力。

相比旧版以系统企业为主体,新版提出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不限于系统企业,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应满足国家和地方关于动力电池产品回收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

□解读

提门槛 去产能

2015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时间并不长,至今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其引发的动力电池行业变化却十分剧烈。

自2015年起,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增长速度惊人,极具潜力的市场让产业上下游引来各路资本,企业纷纷加速投产,由此也引发了低质低价竞争、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已超过1000亿瓦时,从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能对比来看,动力电池已经整体产能过剩。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对于动力电池,尤其是圆柱电池,一味追求高容量,电池循环性越来越差,安全性也越来越糟。在动力电池行业出现乱象的情况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各家厂商进行了产能调研,要求如实填报,根据各家厂商上报数据进行划线。新版《规范条件》中争议最大的“80亿瓦时”标准线其实是根据各家企业上报的结果划定。

业界人士认为,动力电池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才能更好地保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此次《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提高产能要求,对整合行业、鼓励生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部分企业负责人认为,新版《规范条件》把门槛抬得过高了。对于还未能进入电池“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新版《规范条件》光是产能这一项要求就能把绝大部分企业拒之门外。此外,对于已经获得准入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很有可能还面临重审。

□声音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 刘彦龙:《规范条件》如果实行,可能会导致电池行业进一步出现产能过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生产能力的硬性要求可以迫使小规模作坊式企业退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门槛提高后,动力电池整体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平均出货量不大的局面将得以扭转。未来几年如果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制造成本降低50%,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有望缩小与传统汽车的价格差,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摆脱财政补贴约束而走向私人家用车市场。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规范条件》是面向所有在华动力电池企业征求意见,让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参与竞争,只有平等竞争才能真正激发行业活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许艳华:国家的优惠政策将优先给予上规模有能力的企业,《规范条件》是引导性文件,不是法规性文件,不会强制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必须要做到。根据2020年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情况,80亿瓦时的门槛大概在2020年左右会正式实施。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