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近年来所面临的发展大格局,武汉公交集团凝神聚力全力谋划,主动变革创新作为,深入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公交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提高公交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在城市中的作用,改善市民出行体验,我们全力担当,‘结构性’做减法,‘高起点’做加法,努力减少了低效和重复的公交供给服务,扩大了有效与多样化的公交供给服务。”昨日,武汉公交集团负责人如是说。
结构性做减法
应对城市发展新变化 公交线网“再分配”
公交线网是公交服务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线网布局是否与时俱进、科学合理进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直接影响着公交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地铁线路加快布局,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长距离、跨区域的客流运送,由此也给公交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最直观、最明显的例子是,与地铁线路重合的公交线路,市民更多地会选择不堵车、准点率高的地铁。相应地,公交客流流失较为明显。再比如,地铁2号线开通前,市民若是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来往武昌鲁巷与汉口常青花园,大多都是选择乘坐公交车,但现在市民多会选乘地铁。”相关人士昨日分析。
典型例证之一是519路公交。开通于1992年的519 路,连通汉口火车站与武汉大学,曾是无数市民和在汉大学生心中的“最浪漫的公交”。但因与地铁 2 号线基本同线,于去年2月28日停运。据悉,2012年12月底地铁2号线开通前,519路客流稳定,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左右;2号线开通后的3年多里,即使在每年的樱花盛开期,线路每天发班近百次,日均客流量仅有7000 余人次左右。
不仅有地铁带来的市民出行方式的深刻改变,近些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也需要通过削减重复设站和重复线路,提高公交运营的效率。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长大”,公交线网也需要覆盖到更多新建成的居民小区、产业园区和新城区等此前的公交空白区域。
“公交资源必须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地再分配:去掉中心城区此前布局密集但近年来需求趋于萎缩、运营周转困难的超长线路、重复系数高线路和效率低下的线路;适应新的居民小区、产业园区等的不断建成和新建道路、断头路的打通,以及新城区的加快发展等衍生而来的新的公交出行需求,不断加大对新生区域公交线网的布局与覆盖。”武汉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16个月243条公交线路
前所未有“颠覆性”优化
武汉公交集团昨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9月至去年12月的16个月时间里,我市共优化调整了243条公交线路。243条线路中,停运和调整的低效公交线路有23条,分拆的超长公交线路(主要是25公里以上的线路)有12条,优化缩短的较长公交线路有47条。“折算下来,平均每月优化调整的线路有15条,调整优化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据介绍,243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相当部分是实现了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与地铁站点的有效接驳。“也就是说,市民前往地铁站点搭乘地铁或出了地铁站点再回家,都有了较为便捷的公交线路可供选择。”武汉公交集团营运安全部相关负责人说。
“12条超长线路的分拆和47条线路的优化缩短,让线路运营车辆的周转效率大为提升,行车间距因此也大大缩短,线路运营的准点率也明显提高。”上述负责人说,同时,因为有公交换乘优惠的实施,乘客实际上也并未因线路分拆和缩短而增加出行成本。
“换句话说,一条线变成两条线、长线改成了短线后,武汉公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是不降反升,市民的乘车体验也更为便利了。”
同在2015年9月至去年12月,我市新开公交线路总计90条,绝大部分都是布局在新建的居民小区、产业园区以及新城区等区域。
在前一轮线网优化调整的基础之上,今年,公交部门还将计划逐步再完成79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不断努力适应并满足企业和市民的出行新需求。”
高起点做加法
中心城区精耕细作 80条微循环日送乘客40万
“主动适应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形势,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努力推进公交事业的新发展。”武汉公交集团负责人昨日话语坚定:城市的需求在哪里,公交的供给就在哪里。
便利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4年来公交部门已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80余条。
数据显示:2017年1月,微循环公交339路全线15台车的客运总量达25.5万余人次,日均运送乘客8500余人次。339路是我市首批微循环公交线路之一,开通于2013年1月21日。自开通后,339路日客流量稳定在5000多人次,2014年初猛增到8000多人次,去年日均客运量一直保持在8000-9000人次之间。
包括339路在内,目前我市共有80余条微循环公交线路都深受市民欢迎,日均客流总量有40万余人次。这80余条线路,遍布武汉三镇主要的居民社区,相当部分都是与地铁站点连通。
我市夜行公交系统于2016年12月21日上线运营。首批29条夜行公交线路网络总长380公里,覆盖了汉口火车站等三大火车站,贯通江汉路、街道口等全市13个主要商圈,无缝对接了5条轨道交通的74个站点。
“相比白天,夜行公交肯定客流不多,但为了市民方便、实惠和安全回家而开起夜行公交,彰显的是大武汉、大公交的气魄,让夜归人感觉好温暖”。众多市民如此点赞夜行公交。
武汉公交集团定制公交开通1年多来,已“定制”南湖—金融港(往返)、百步亭—光谷软件园(往返)等10余条线路。去年全年,共有4.5万人次的市民选择了定制公交服务,“武汉公交”牌定制专车在江城已声名鹊起。
武汉公交之校车服务品牌越擦越亮。在现有的长江国际学校、黄陵小学等8条校车服务线路基础上,武汉公交集团经开公司今年校车服务线路将增至15条。
力推城乡公交一体化
新城区城市公交遍地“开花”
2017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纱帽地区将新开4条区域内的常规公交线路。由此,也将填补汉南区域内没有城市公交的历史。“也就是说,今后汉南纱帽地区的居民,也能像中心城区的居民一样,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城市公交服务了。”
不断满足城市“长大”中产生的新的公交出行需求,武汉公交集团近年来全力拓展新的运营市场,不断扩大城市公交的有效覆盖,深入推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
2016年3月,东西湖区公交线路增至60条,全区83个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形成,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目前,11条公交线路布局新洲区阳逻地区,覆盖范围东至毛集村、西至军民村、南至龙口村、北至阳逻开发区余集还建点,基本实现了城市公交在阳逻街、阳逻开发区的全覆盖,惠及阳逻地区20余万居民。
旨在实施公交营运区域化管理,加快黄陂等地区的城市公交发展,目前,武汉公交集团正在筹建专门负责黄陂等区域公交运营的专门公司。计划增加汉口北、盘龙城、滠口地区微循环线路,织密黄陂南部地区公交线网,全力满足该周边地区50万居民出行需求。
高端新业态新突破
升级再造公交新供给
除了常规公交供给,武汉公交集团目前已有了“高大上”的快速公交系统——BRT。今年5月,由武汉公交集团负责运营的华中地区首条现代有轨电车——大汉阳有轨电车试验线也将开通试运行。
2016年12月28日BRT开通试运行前,通行雄楚大道的公交线路总计33条,运营车辆775台,开通试运行后至公交线路减为25条,运营车辆587辆。
线路和车辆都减少了,因有了BRT廊道这一新供给,公交的运行速度、效率和车次反而提升了——
在目前还有4公里社会车辆混行路段的情况下,公交车在BRT廊道内运行的速度能够达到13-18公里/小时。此前同路段车辆的运行速度为7-9公里/小时,车速对比此前提升85%左右;BRT1路单程用时45-60分钟,此前同路段公交的单程用时100-120分钟,单程用时对比此前减少55% ;原来的775台公交车每天运行往返车次2090次,现在的587辆公交车每天运行往返车次却达到2433次。
雄楚大道BRT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乘坐。数据显示:仅以通过BRT站台进站的客流量统计,今年1月站台日均进站3.7万人次,2月和3月上旬的这一数字已分别增长至4.7万人次、5.7万人次。
即将开通试运行的大汉阳有轨电车试验线,途经武汉开发区多个工业园区、武汉商学院、后官湖、龙泉山生态公园等,“一车即可领略开发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之美,一路坐看有山有水,我们将努力把试验线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17年3月8日,武汉公交集团光谷公司正式挂牌。“始终坚持发扬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光谷精神,践行‘光谷速度’贴身服务光谷企业和市民,全力升级与再造武汉公交的‘光谷’牌高品质服务。”
眼下,围绕“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武汉江汉朝宗轮船旅游有限公司、市轮渡公司和市汽渡所等三家武汉公交集团下属的水上单位,正未雨绸缪积极谋划推进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