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日报、南昌日报聚焦南昌镇村公交一体化工程,专程跟访五公司镇村线路166路,以壮美的图片、朴实的文字生动展示了屈勇等一批镇村线路驾驶员,为民服务的担当以及敬业尽责的作风。
同时,全面展示了南昌公交集团在助力脱贫攻坚交通出行方面所作出的成效。
(以下为江西日报报道正文)
入冬的南昌城郊,早晨气温已经很低,呼啸着吹过山岭的风刮在脸上有种刺痛的感觉。
天蒙蒙亮,南昌公交运输集团166路驾驶员屈勇就来到湾里公交枢纽。他围着自己的爱车转一圈,蹲下身察看底盘,敲着轮胎看气压足不足......一系列动作显得娴熟老练。7点20分,166路迎来首批乘客,屈勇站立在驾驶舱,微笑着将乘客“请”上来,并用温婉的语气叮嘱他们务必系好安全带。
屈勇说:“这是一条涉山线路,在发车前和上山前,我都会在车厢走上一走,让车上的乘客安全带都系的牢靠。”
166路公交车每天穿梭在南昌湾里管理局洗药湖管理处的山林之间,为当地村民出行提供贴心的便捷服务。由于整条山路要经过195个弯,这路公交车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百弯公交”。
据了解,166路公交车于2018年3月正式开通运营,起点是湾里公交枢纽,终点是岭口检查站。出于便民考虑,2019年6月,终点站由岭口检查站延伸至小马村站。每天发车3趟,全程来回43公里,车票2元。乘客以中老年人为主,公交车沿途服务卫东村、南岭村、红星村、马口村、牛岭村等村落。整条线路多为山路,最高车站马口村站海拔有630米。
据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南昌深入推进镇村公交一体化工程,先后开通了89条“镇村通”和45条“村村通”线路,覆盖青山湖区、新建区、进贤县、南昌县区域共106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线路全覆盖,形成了镇有站、村有点的镇村公交网络。同时,为突破道路瓶颈和客源制约等因素,南昌公交在C65、C66、C67三条村村通线路上首次投入新能源小汽车运营,打通了深山的交通障碍,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