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交立足危机找生机 双融机制抓客流
——对城市地铁公交融合多模式的思考
流量为王的时代,地铁挟其大客流、大资金流的雄姿,后来者居上,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角。
我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地铁的日客流量均超千万,广州深圳的日均客流量也直逼千万。而四城的地面公交日均客流量相加之和,也不过千万而已。
二线地铁城市,大凡成网(四线以上)的,且换乘站3座及以上的城市27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总数的45.76%),客流都反超地面公交。
一、意识到地铁主角地位,我国已开通地铁的55个城市,都在加大规划、建设、运营上的两网融合力度,并有战略重组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重庆(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洛阳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大连(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贵阳(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桂林(新桂林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轨道集团和公交集团进行了战略重组。其中有三家重组后,直接冠名为轨道公司。足见轨道交通的含金量。据说,郑州、绍兴两家近期也在紧锣密鼓地合二为一。郑州迹象更明显。前不久郑州市最新人事任免公告,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董事长徐汉甫兼任郑州地铁集团董事长,预示着郑州公交和地铁一体化运营迈出实质性步伐。业内人士告知,早在2022年,郑州市领导层就在酝酿两网融合、资产重组的事。
以上城市在轨道公交资产重组后,优化了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具体变化显而易见:
新集团实现资源统一配置和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加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有机结合的体系,优化线网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整体分担率和运营效率;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建立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数据互嵌和实时调度,提升系统应变能力;开展多元化业务,如置业、资源经营、产业链投资等,实现可持续发展;聚焦运营主业,剥离非主业,建立成本约束下的服务质量提升体系,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洛阳公交集团100%股权转让至轨道集团后,实现了体制一体化管理。统筹资源开发和项目融资等,加快了公交和地铁的一卡通用、一码通乘等进程,提升了公共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
南宁、大连、贵阳等城市通过重组,重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实现均衡发展、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公共交通体系,变潜在竞争为合作共享,形成更加专业的业务板块,增强了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二、战略重组有个磨合期和探索过程。我国城市呈差异化、多元化状态,既有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行政等级不同的城市差距,又有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城市个性特质,即便是城市公共交通布局上的两网融合,资产重组一时半会也不会提上议事日程。如上海和北京、深圳、广州等,公交和轨道本身体量就过大,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协调下,两网融合运作也可圈可点。
苏州是新晋特大城市,该市的公交地铁双融机制——“换乘出行体验”模式,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023年9月13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全国13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苏州“推进公共交通多层次融合发展,提升换乘出行体验”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苏州市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和绿色出行创建为载体,从机制、规划、设施、服务、票制、信息等多层面推进公共交通多层次融合发展,市区轨道交通站点1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换乘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试点开通了轨道交通零等待公交线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同频发车,高峰期实现“出站上车,随到随走”,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到92%。
在苏州双融机制“换乘出行体验”模式中,苏州公交自身做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苏州公交面对新的《苏州市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既充满危机意识,又做足应对措施。
苏州于2012年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12年过去,地铁从单条到十字,再到成网,尤其是2024年,苏州连开3条地铁。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4年,苏州地铁的里程数为287公里,位列江浙沪地区第三,正快速地进入到“地铁时代”。“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一体”的现代化、多元化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已然形成。对此,苏州公交保持着清醒头脑和理性思考。
让我们回放一下三个时间片段:
(1)2023年8月11日下午,苏州市公交集团2023年半年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今年上半年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在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就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举措进行了部署。总经理吴迪针对苏州公交未来发展提出六点想法:一是要保持危机意识;二是要注重结果导向;三是要形成发展合力;四是要强化市场化意识;五是要推进降本增效;六是要加强宣传力度。第一条就是“要保持危机意识”。
董事长谢铁生强调指出,在客运收入持续降低、财政补贴面临压力以及轨道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叠加影响的大环境下,集团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苏州公交事业转型要走在全国前列,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走出一条“苏式公交”转型发展特色之路。
(2)为应对2024年苏州轨道六、七、八号线开通,苏州公交制定了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并于2024年4月12日,由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会同苏州公交,组织召开《苏州轨道六、七、八号线开通后公交线网优化方案》评审会,深入探讨轨道六、七、八号线开通后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推动苏州公交、轨道两网融合进一步发展,来自高等学府、行业及设计院的五位权威专家,共同为苏州轨道开通后公交线网优化工作,提供宝贵意见和策略方向,市、区行业管理部门,轨道集团,公交乘客委员会等单位代表共同参与讨论。与会人员听取了成果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认为方案贯彻了公交都市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轨道六、七、八号线开通后的公交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方案技术路线合理,分析手段科学先进,研究内容全面,达到了编制目的和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会后,苏州公交根据评审会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并结合轨道六、七、八号线开通后乘客换乘出行需求,有序推进方案实施,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3)2024年8月12日下午,苏州公交集团召开8月份月度会议。集团领导班子、高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子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铁生对7月份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表示肯定,并要求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抓好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第一条又是“保持危机意识”。会议研判分析轨道6号线开通后,轨道7、8号线即将开通前后对公交客流影响,做到危中寻机、危中求变,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公交运营新模式,打造多元化的公交出行产品,让公共交通更好惠及民生。二是聚焦重点工作和重点问题。加强重点工作和重点问题的闭环管理,紧盯目标任务,强化跟踪问效。三是全力以赴狠抓落实。集团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思维,对重点工作数据了然于心,深挖数据驱动能力,用数字思维看问题、解决问题;要对集团党委形成的决议和工作要求层层传导、专题研究、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苏州公交在地铁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把被压迫着的势能挣脱出来、形成破解的动能?关键是行动起来。
首先,苏州公交充分依托城市客运联席会议制度。在政府主管部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委员会指导牵头下,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轨道集团密切合作,成立两网融合工作专班,主动、积极地不断完善城市轨道和常规公交换乘接驳优化机制。
其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稳客流”为目标,通过数字化技术高效利用人车资源,创新运营模式,以保持公交客流的稳定。
再次,开展市场化经营业务。树立“人人都是营销员”的意识,积极推进公交管家服务中心的建设,拓展相关业务,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2024年,通过多种方式创新运营模式,如太仓网约公交上线,提供个性化服务;轻舟智航智能驾驶小巴,在多地开展公交化接驳试运营,利用智能驾驶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以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另外,安全生产上,强调“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降本增效上,在日常管理中下功夫,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分析车辆、人工的投入产出,寻求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据报道,9月10日上午10点,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正式启航。苏州公交集团做到了100%接驳。他们精心规划了14条配套公交线路,新增8个停靠站点,确保每一位乘客都能轻松实现轨道和公交的无缝换乘。目前,轨道交通8号线全线28个站点中,除“古香圩”站与“时家桥”站因施工原因暂未实现接驳外,其余26个站点已全面实现公交100%接驳!此次,公交集团特别优化了8条公交线路,其中303路紧密对接轨道8号线“西津桥”站,56路、563路直达轨道8号线“车坊”站,833路、851路则强化了轨道8号线“夏圩”站的接驳能力,让换乘更加便捷。结合道路恢复情况,公交同步恢复了6条公交线路,包括36、985路等热门线路,并强化了与“虎北路”“苏州当代美术馆”“时代广场”“莲池桥”等4个轨道站点的接驳服务,使得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多样。还新增了4对共8个公交站点,分别是“摩天轮公园”“华池街现代大道”“礼品诚小商品批发市场”“夏圩”,这些公交站点的设立,大大缩短市民从轨道站到目的地的距离。
以上是一条地铁线的开通,苏州公交便用足了功夫,近乎完美。再复盘其他一些双网融合的事,几乎每一项都能给予高分。
如在设施融合上,以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100米范围内设置常规公交车站为目标,开展轨道公交换乘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摸排全市154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626个轨道交通出入口,明确需要优化改造的点位,按照“一站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加快推进公交换乘设施建设;
在服务融合上,围绕“轨道接驳、中心优化、外围加密”的思路,通过多源大数据分析乘客出行规律,按照“减重复、提效率、强服务”的原则,“一线一策”制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全面梳理摸排换乘需求高、公交服务能力弱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通过发展“定制化”公交模式,制定轨道接驳公交线路的开行方案;
在票制融合上,实现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惠全覆盖,将全国交通一卡通纳入享受换乘优惠范围。自换乘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共惠及0.7亿次公共交通换乘出行,降低公众出行成本9500余万元。
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们来看看近两年苏州城市公共交通的几项硬指标,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准?
目前苏州汽车保有量约达483万辆,位列全国城市第4位。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分析报告”中,苏州交通健康指数在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城市中位列第一,甚至超过其他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在如此高的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苏州的交通健康指数能保持这么良好的水平,与苏州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密不可分。
10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77%,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22个超大特大城市中,16个城市同比提升,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79%,苏州达到82%,居全国个特大城市第四位。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被视为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与宜居指数。通勤时间短,意味着居民能拥有更多个人时间,提升生活品质。苏州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的提升,包含着苏州公交和轨道的两网融合的高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双网融合,既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提升运行效率,满足乘客高效出行需求。也可以通过苏州模式,“神合形不合”,建立良好的融合运行机制,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营造绿色出行环境。不管哪种类型的融合,关键是公交都要把自己做好!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地“以乘客为中心”,认认真真地做好稳客流、争客流的工作。客流是我们公交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