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星期二
动态播报
摩拜单车成网红 公共自行车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2016年09月09日 12:06:00 来源: 访问:

最近,一大批橘色车轮、颜值颇高的自行车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引发不少市民关注。9月1日,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向媒体宣布,全球首创的无桩式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Mobike)正式进入北京。

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被定义为“智能共享自行车”,与其他公共自行车不同,摩拜单车不需要办卡,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也没有固定停车位,骑行结束后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可以停放自行车的区域,锁车即可完成使用。

目前,摩拜单车的租用价格为每半小时一元。

摩拜单车方面宣称,用人人可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共享自行车服务,使人们更便利地完成城市内的短途出行,并帮助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据了解,摩拜单车已投放数千辆车辆在北京五环内运营,未来数量将逐步加大。而在起步的上海,摩拜单车的总投放量已经达到了万辆。

“网约自行车”?摩拜:不约,我们不约!

摩拜单车的操作门槛相对较低。首先,下载摩拜单车App,实名注册并通过网络支付方式缴纳299元押金。然后,在APP中查看附近可租用自行车的分布图,找到使用者附近的自行车后,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骑行结束后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可以停放自行车的区域,锁车即可完成使用。

扫码租车

由于摩拜单车不需要固定停车桩的创新设计,让其用户体验相较于传统公共自行车大幅提升,随租随还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大数据……诸多标签的重合,摩拜单车与滴滴等网约车似乎有着某种“神似”,也有媒体直接将摩拜单车叫做“网约自行车”,以方便公众迅速了解摩拜单车的逻辑。

“不约,我们不约!请叫我们‘共享自行车’。” 对此,摩拜单车方面却并不完全认同:一是“网约”的表述并不准确,共享自行车随租随还并不需要预约和等待。二是共享自行车和网约车当时所处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大相径庭,摩拜方面仍相当谨慎。

前“车”可鉴,共享自行车能否幸免?

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公共自行车或者城市慢行交通领域的创新不仅仅是摩拜单车,北大学生创业项目“ofo共享单车”在今年也获得资本热捧,共享电动自行车“享骑出行”近期则在上海现身。

这似乎是似曾相识的局面。早在2008年前后,甲乙木、贝科蓝图、方舟等数家由企业运营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在北京集中出现。随后不到3年,上述企业均因经营不善纷纷倒闭。

当时的调查显示,上述传统公共租赁自行车在当时遇冷的主要原因包括:

观念:绿色出行的理念尚未普及,骑租赁自行车出门没面子。

价格:租车5元一个小时,押金 400元,与公交地铁相比较贵。

便捷性:租赁网点全部人工管理,网点少,且需定点租还。

车况:车辆容易出现爆胎、掉链子或人为破坏等情况,难以及时维修。

骑行环境:自行车道少且机动车占道严重,骑行安全隐患大。

天气:北京一年适合骑行的天气有限,难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的变化,部分阻碍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因素已大有改观。

以北京为例,计划到2020年,北京市五环路内将建成32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所有立交桥下铺设彩色自行车道,加强交通管理,明确骑行路权。而多年来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宣传,公众对公共自行车的认同大幅提高。

摩拜单车则以增加成本和牺牲部分舒适性为代价,从技术角度进行了新的尝试:自行车车身全铝材料,不易锈蚀;轮胎采用防爆车胎,两万公里的骑行下只会磨损,无需给内胎充气。使用轴承取代传统的链条,不再出现“掉链子”等情况。同时,推出信用积分和违规停车举报等管理措施。

尽管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自行车,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自行车产品设计、信用体系建设等,试图解决传统公共自行车的诸多致命弱点,但是否能成功尚未可知。

至少,近日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摩拜单车在上海运营3个月后,创始人哭了…》敲响了警讯。文章列举了五花八门的藏匿车辆、加装私锁、故意损坏的行为,令人侧目。

“半盈利项目”能走多远?

据记者近日随机采访,公众对“摩拜单车”等共享自行车的认知和认同情况为:25位路人中,有8人使用或听说过共享自行车,19人愿意尝试使用。

地方交通部门同样对共享自行车释出了积极态度。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调研摩拜单车团队时表示,公共自行车运营经历着诚信的考验,信用分制度发挥了较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今后会考虑摩拜单车信用分与政府征信体系挂钩。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汽车租赁管理处日前也表示,政府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发展自行车,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京沪在内的全国许多城市都已存在了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公共自行车,并均不小的财政资金投入,目前也在发展手机约车等服务模式。未来,政府的公共自行车和企业的共享自行车如何和谐共生,值得观察。

两辆共享自行车停在了公共自行车的停车桩旁。

事实上,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并未打消业内对共享自行车本身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的疑虑。

对此,“摩拜”CEO 王晓峰表示,共享自行车不是公益项目,也不完全是盈利项目,它介于两者之间,对于一个刚落地4个月的项目,具体盈利模式还需要探索。不过,摩拜单车方面称,他们已做出了上海第一张自行车出行轨迹图,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这些共享自行车宣称的价值追求和交通部门的施政目标显然是一致的。

无论是《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或是《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共享自行车都能找到政策的助力——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构建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公交出行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行业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创新应用……

此外,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也被交通部视为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至少从目前看,在倡导绿色出行、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领域,共享自行车和交通部门存在诸多共同目标。

而对于盈利模式,则有科技自媒体早早预言:一是积累用户,其他增值服务实现对主业的交叉补贴,二是财政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