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动态播报
【研报】中国共享出行2018年-2019年发展情况综述(上)
2020年03月29日 09:31:00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访问:

共享出行(Shared Mobility),是指共同使用机动车辆、自行车或其他低速模式的车辆完成出行。共享出行的具体形式多样,包括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班车、共享自行车以及其他按需乘坐和送货服务。本报告关注的共享出行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兴共享出行模式,重点关注合乘(Ridesharing)、分时租赁(Carsharing)、私人汽车共享(Peer-to-Peer carsharing)、网约车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共享出行以较快速度发展

充满创新活力

(一)共享出行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带动了经济增长与新型就业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供需匹配,巨大的供方和需方的共同参与,使用权的分享,剩余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重视用户体验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特征。


2018年以来我国共享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结构更趋合理,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共享出行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到2018年底,共享出行的交易额达到了2478亿,相对2017年增长速度为23.3%。在共享经济领域,共享出行的交易额仅次于生活服务共享和生产能力共享,成为共享经济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态。

图1  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交易额


共享出行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网约车的发展创造了网约车司机、司机服务经理、自动驾驶路测安全管理员、自动驾驶测试驾驶员等新的就业岗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发展创造了智能锁制造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维等新的就业岗位。


共享出行的发展还增加了对大数据分析、AI智能硬件研发等高科技岗位人员的需求。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二)共享出行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18年我国城市公共出行人次达到1262亿次,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697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212.8亿人次,出租汽车客运量351.7亿人次。


①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使用量日均订单超过了4000万单,全国网约车日均订单超过了2000万单。


②据此,可以预估2018年各类共享出行人数已经超过284亿人次。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合乘与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方式成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等传统出行方式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城市出行体系。


共享出行属于准公共交通,以形式的私人性实现了效果的公共性目的。


从出行者的角度看,共享出行满足了部分个性化的特定出行需求,解决了城市交通在最后一公里供给中的短板,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出行组合,推动一站式无缝衔接出行从概念走向实践。共享出行为大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思路和可选择的方案;为中小城市交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可行的备选路径。


部分减轻了城市交通的财政支出压力,有助于激发城市交通运输市场的整体活力。共享出行已经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推动无人驾驶等载运设备的技术创新,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城市交通的供需匹配精细程度。


共享出行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物联化发展,为泛交通运输行业的平台化、共享化提供模式和技术支撑。


但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以及合乘等共享出行的发展也为城市交通带来不少新的挑战。不同交通方式对城市路权的竞争关系更加复杂。


共享出行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尤其是环境外部性,有待进一步甄别和讨论。共享出行对交通基本权,尤其是特殊人群出行需求的影响也有待更深入探讨。


①《中国城市客运发展报告(2018)》

②徐亚华司长在2019年未来出行大会上的讲话


(三)互联网创新充满活力,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共享出行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仍然活跃。通过互联网流量平台整合多家网约车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的聚合模式发展迅速,继高德之后,美团点评、掌上高铁App、哈啰出行和百度等企业纷纷引入这一模式,滴滴出行也于2019年5月将平台向第三方出行公司开放。具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平台与网约车运力企业的结合,正在给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面向尚未被充分满足的城际出行需求,一些新创企业发动合规网约车运力、出租车和定制客运车辆为跨城出行提供高品质和高效率的服务。整车企业纷纷布局出行业务,部分企业采用“经销商+运营服务商”的模式,为处于发展困境的汽车经销商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出行平台从全方位布局出行行业,打造覆盖出行产业链的生态体系。高德正在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成立MaaS平台,将整合公交、地铁、市郊铁路、步行、骑行、网约车、航空、铁路、长途大巴、自驾等出行业态,建立全品类、全流程的交通出行服务。分时租赁企业探讨车辆个人托管领域,综合使用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辆实现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的有效平衡。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逐步停止以往的补贴大战,调整骑行价格,行业发展已经回归商业本质。


(四)共享出行与绿色出行发展深度融合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公交车辆34.19万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50.8%,比2017年增长8.47万辆。到2018年,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数量为4.64万辆,对比2017年新增2万辆。

图2 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单位:万辆)


公安部新能源汽车上牌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牌53.7万辆,其中出租租赁性质车型累计销售16.9万辆,占比31%。郑州、广州、深圳、佛山、昆明、太原、大连、沈阳等地出台相关措施,要求新增网约出租汽车不得使用传统燃油汽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


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共享出行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共享出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用户渠道之一。


(五)中国共享出行企业在全球范围扩展


我国共享出行独角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扩展,与国际共享出行企业展开竞争。2019年,共享出行的巨头Lyft、Uber已经完成上市。国外企业不断扩张共享出行产品线,将出行场景外延,布局汽车产业前沿科技。


我国共享出行企业,如滴滴、摩拜单车、ofo等也探索走进海外市场。2018年1月,滴滴收购巴西最大的网约车平台“99”,4月首次以自有品牌服务落地墨西哥市场,此后进入了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


2019年6月,进入智利与哥伦比亚市场。与此同时,滴滴也与包括Grab、Ola、Lyft等在内的地区性出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投资和技术合作网络。开展物流车辆共享的货拉拉其平台Lalamove(货拉拉海外版)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东南亚、印度、巴西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1座城市。中国共享出行企业走向海外,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又一名片。


各类共享出行模式在探索中前行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网约车用户规模仍在增长,交易额不断增加


我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用户规模有所增加。


截至2019年6月,①我国网约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3.37亿,较2018年底增加670万(见图3)。


网约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3.39亿,较2018年底增加663万人。由于网约车用户规模较大,网约车用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6月用户增长相对2018年底,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速仅为2%,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增速1.9%。

图3 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单位:万人)

图4  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单位万人)


全国网约车日订单超过2000万单,网约车交易额持续增加。从用户看,网约车用户以年轻人为主。网约车在20-29岁、30-39岁年龄段的使用率分别为74%、5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②市场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出行企业加入。美团、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采用聚合模式,接入多家出行运营商。吉利、东风、长安、一汽、上汽、江淮、广汽和小鹏等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进入网约车市场。随着竞争者的不断进入,相关企业持续优化服务,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强化安全服务管理,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①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②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二)私人小客车合乘发展进入新阶段


私人小客车合乘是我国共享出行的一个重大创新。2014年,嘀嗒拼车进入合乘市场,此后滴滴出行、高德、哈啰出行和曹操出行等进入这一市场。2018年8月,滴滴出行顺风车出现安全事故后,滴滴出行、高德暂时退出了这一市场。2019年9月嘀嗒出行平台公布其拥有用户达到1.3亿,车主注册量达到1500万,累计合乘出行里程达230亿公里。


①哈啰出行宣布其合乘车主注册量破500万,平台发单乘客量累计超过1800万。


②根据私人小客车合乘性质的界定,合乘的定价不应该以赚钱营利作为目的,但为了让车主和平台有更大动力参与互助出行,合乘定价一般高于顺路接送额外产生的油费和过路费成本,出行平台从每笔订单中抽成一定的比例。由于合乘平台投入相对较少,主要的合乘平台能够实现盈利。当前市场已经形成嘀嗒出行、哈啰出行、曹操出行等企业在合乘市场形成多家竞争的市场格局。未来如果滴滴合乘业务恢复上线,市场发展格局将会产生新的变化。


①嘀嗒出行公布数据

②哈啰出行提供数据


分时租赁行业在调整中探索创新

自2014年以来,分时租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18年底,分时租赁车辆规模23万辆,③大部分分时租赁车辆采用新能源汽车。其中,EVCARD累计投放量达到5万辆,GoFun出行和摩范出行总体投入车辆分别达4万辆。在大型企业外,很多中小型企业也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基于地方资源,在各自城市有众多的分时租赁运营商,有的企业运营规模仅为几百辆甚至几十辆。


2018年以来,涉足分时租赁的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例如,华夏出行全力构建“出行+增值服务”的生态圈,同时发力分时租赁、城市物流、越野自驾服务以及商旅服务等几大业务板块,希望串联并形成板块间的互相引流、转化以及提升;VCARD探讨“精细化运营战略”;Gofun推出个人汽车托管业务、线上租车业务。


同时,相关企业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例如面部、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用于车辆解锁和用车人安全验证;希望借助自动泊车技术帮助司机减少找车位、停车的时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调度提升运营效率,开源节流。


部分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连接用户与停车场“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困扰用户的找车和还车问题。


③引自交通运输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报告(2018)》


(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入理性发展期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有1950万辆,覆盖全国360个城市,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人次,日均订单数达到4700万单。相对前两年的大起大落,进入2019年行业发展增速相对平稳,趋于理性,逐步进入哈啰、美团与青桔“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当前企业不再是靠烧钱补贴来获得用户,重心放在了精细化运营发展上。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营企业加强对车辆调度、车辆维修以及车辆清洁等的高效运营,实现智能供需预测、智能规划、智能调度和智能派单等决策。


从未来发展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能够很好满足出行距离1~3公里范围的需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适合满足3~10公里的出行需求,两者将对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形成非常好的补充,有望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本文摘自共享出行蓝皮书

共享出行蓝皮书: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出行专项基金、北方工业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策划编写,旨在从多学科角度,以年度报告形式,客观描述中国共享出行主要业态发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立体的共享出行整体图景,为推动共享出行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本篇章作者:纪雪洪、尹志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