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升级致力结构性减排
技术创新让市民 绿色出行
近年来,全国公交行业节能减排风起云涌,济南公交的单车消耗量更是大幅降低到一般单耗的三分之二。这是怎么做到的?源于公司力推“结构性节能”和“操作性节能”。
什么是结构性节能?济南公交技术设备部部长何彬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定制的“公交版发动机”。在此前的调查中,济南公交发现,城市公交需要特殊的低速大扭矩的发动机,于是,他们通过采集路谱对发动机、传动系统提出改进需求,实现个性匹配,油耗一下子就减少了。第二个是车身轻量化。比如,全车玻璃一般都用厚5毫米玻璃,但济南公交经过实验发现,厚4毫米的玻璃就能完全实现相同的性能,但重量减轻了20%;又比如,公交轮胎一般都用双排轮胎,济南公交发现,用厚的驱动轮宽体单胎,不仅重量减轻了,性能还不打折。
“以前公司节油达标率不足10%,用上车辆远程管理系统后,半年时间,全公司节油率超90%。”何彬介绍说,现如今,节能就是节钱,节油有奖励,人人争当节油能手的风气在济南公交已经蔚然成风。
去年冬季,针对部分车辆存在暖风系统升温慢的问题,济南公交投资200余万元对812辆车实施技术改造,将车辆暖风系统的供热方式由燃油加热改为尾气加热,保证车辆10分钟内温度能升到17℃。
“这批车的车型也比较复杂,既有汽油车、柴油车,还有新能源车,在每种车型安装尺寸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针对每种车型分别进行测绘、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何彬说,原来这些车都有加热装置,相当于烧油的小锅炉,这次技术改造之后,车辆不再设置专门的加热装置,而是采用尾气对发动机循环水进行加热,车辆运营更加安全。
何彬告诉记者,通过改造,减少了原先的燃油加热方式对柴油的消耗,未改造前采用燃油加热的车辆按照每天消耗柴油1升计算,改造后812部车每天可节约812升柴油,冬运期间按120天,计算共计节约柴油97440升,可实现减少碳排放308吨,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用心当好百姓“专职司机”
创新服务让市民 温暖出行
12600多名职工,7000多名驾驶员,每天运送240万人次,天天和百姓打交道,如何最大程度地让百姓满意,不容易!济南公交有自己的绝招——“星级管理、星级服务”。
有一年,西安公交来济南取经,与其他同行不同,西安公交考察团比约定时间早到了3天。这3天,他们悄悄乘坐济南公交,暗地观察驾驶员,就想亲眼目睹济南公交到底有没有同行口碑中说得那么好。事后,他们心悦诚服。整洁统一的着装、温馨洁净的车厢、始终微笑面对每位乘客、末班收车后打扫车厢再回家……驾驶员的日常表现,让西安公交人赞叹不已,之后他们先后十几次到济南公交学习,将济南公交的“星级管理”原版搬到西安。
“起不完的3点半,吃不完的半截饭”,是公交驾驶员自嘲的话。每到特殊天气,人们都往家赶,然而公交人却要往外跑。
今年48岁的徐西军是101路线的一名老驾驶员,去年11月21日,济南出现中到大雪,本来上晚班的徐西军中午就来到车队,和突击队员除雪、撒沙,等他出车时,他在车门台阶上放了一块小地毯。“下雪天台阶容易滑,特意准备了一块地毯放在这里。”徐西军告诉记者。
当天,徐西军跑最后一班车时,虽然深夜马路上人少车稀,但每一站他都仔细观察站牌前后有无赶车的乘客,因为他知道,错过了这一班车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麻烦。
收车后已是将近凌晨1点半了,徐西军选择了留宿车队,一大早便起来与值班人员一起,对院内停车场、车辆风挡玻璃、维修区、出场路面等位置的积雪进行清理。
济南公交驾驶员一直将当好百姓“专职司机”作为前行的动力。他们“爱攀比”,比奉献、比技能、比服务,让乘客上车就感受到温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