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星期六
动态播报
“湖州模式”破解公交改革难题
2016年12月06日 15:28:00 来源: 访问:

“诗在远方等着,我仍苟且地堵在路上”,调侃背后,透露的是我国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低与体验差的现实尴尬。


2012年底,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将“公交优先”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随着战略实施的推进,问题又来了:一方面,政府认为财政补贴负担过重,而公交运营企业则抱怨补贴不到位,另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的公交民营化改革,因企业无休止的逐利,带来公交服务质量下降、冷热线严重失衡、企业间恶性竞争等各种损害公交公益性的乱象,也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


浙江省湖州市绕过所有制纷争,将切入点聚焦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上,探索确立了政府主导下的民营公交发展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的改革思路,创新推出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主导、民营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引得一片“叫好声”。


比起杭州的热闹、宁波的国际化,拥有2300年历史的湖州,似乎更符合人们对“江南”的所有想象。这样一座散发内敛气质的古城,如何在公共交通领域勇闯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改革之路?其所创造的“湖州模式”在浙江省又有着怎样的样本价值?近期记者亲临湖州,进行了一一探访。



创新PPP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模式


一直以来,公交姓“公”还是姓“私”,是困扰公交行业改革发展的命题。


据湖州市运管局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由于缺乏政策支撑和财政支持,湖州的公交企业陷入半瘫痪状态,公交发展停滞不前。“当时,市区公交线路仅有28条,城乡公交线路仅有55条,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很低,而公交线网布局重要依托的公交场站几乎为零。因此,如何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成为当时湖州市委、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当时公交国有化的回潮,湖州市在深入调研后发现,民营资本的“逐利性”与公交的“公益性”看似矛盾,实际却并非不可调和。


“把民营公交企业重新收归国有,等于从根本上对民营资本的排斥。尤其是国有化后同样潜在一定的风险,公共财政能否持续地在公交行业大投入也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通过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主导民营公交企业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服务产品,可以最大程度地限制资本的逐利性对公交公益性的侵蚀,民营体制下也能实现公交的公益性。”湖州运管局公交客运科科长高健说。


从2011年7月起,湖州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的公交发展思路,确立了“民营化经营、政府财政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PPP”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政策规制体系,既突出公益性,又兼顾经营性和竞争性,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并有效发挥了政府作用。


然而,体制的确立只是湖州公交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保障体制顺利运转的运行机制,考验着湖州市政府。为此,湖州市政府花了了整整两年时间,从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突破了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具体买什么、怎么买、怎么计量、怎么定价、怎么支付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了以“7+1”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政策规制体系为架构的运行机制。


湖州市运管局副局长金振解释说:“‘7’就是以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为主要内容的7项管理政策,‘1’是指2012年发布的引领公交发展的《湖州市区公共交通综合规划》(以下简称《综合规划》)。”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