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星期四
动态播报
新能源汽车应符合交通运输运营需求
2017年03月08日 16:23:00 来源: 访问: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总量已突破12万辆,新能源出租汽车突破1.5万辆,分别是2010年的近30倍和137倍。在货运物流领域,交通运输部连续四年开展“中国绿色货运行动”,将货运物流车辆的节能减排绿色化作为重要举措。在邮政快递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十三五”期建设“绿色邮政”的重要任务。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中,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他表示,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试验田、排头兵、主力军,按照当前发展速度,交通运输行业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目标将提前实现。

安全和性能问题已成突出矛盾

2016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发展;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发展进程加快,三电系统技术水平进步明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销售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成本明显降低,相比于2012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了1.7倍,价格下降了60%。新建公共充电桩10万个以上,是2015年的十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这意味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的特征日益显现。

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交通运输行业实际运营需求还具有较大差距。蔡团结指出,安全问题和性能问题至今仍是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瓶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百人会上,蔡团结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30余起,其中新能源客车占70%。据媒体披露,因电池生产供不应求,约有20%不符合要求的电池流入了市场,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受技术性能限制,新能源汽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易出现大面积停驶,难以保障运输系统正常运营。2016年夏季,南方部分城市内涝,新能源公交车不能正常投入使用。蔡团结认为,随着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安全运营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

车辆技术性能是决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交通运输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纯电动公交车日均运营里程约为130公里,仅为传统燃油车辆的60%。有些城市新能源出租汽车续驶里程短,市区往返机场司机只能拒载,影响城市客运服务质量。动力电池也出现寒冷天气性能不稳定、车辆荷载电池过重影响运营效率、电池三年平均衰减近15%等问题。

蔡团结指出,除安全问题和性能问题外,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还存在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购置成本较高、维修保养力量不足、与传统车辆经济性优势弱化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共同研究解决。这一看法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专家的认同。

交通运输行业将建立技术标准

“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部门将牢牢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作为构建绿色交通、推进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落实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确定的相关任务,统筹推进国家整体性政策安排与行业实际情况、交通运输企业诉求有机结合,进一步实化、细化、深化相关措施,努力营造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

蔡团结在发言中透露,将完善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政策。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运营补贴政策,引导技术性能好、可靠性高的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使用;推动有关部门提升新能源汽车品质,研究开发适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蔡团结指出:“有关生产企业应该以交通运输企业(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大生产研发力度,提升车辆技术性能,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进入交通运输行业的新能源汽车符合行业实际运营需要,交通运输部还将建立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研究确立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明确续航里程、电池衰减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厘清运输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责任边界,特别是电池安全、充电安全和整车安全等责任边界。

另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将密切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在用新能源汽车运营状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运营监测体系;指导有关协会、科研院所等单位,定期发布交通运输行业在用新能源车辆运营情况报告,作为各地交通运输企业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参考依据。

产销规模大不代表竞争力强

在本届百人会上,参会嘉宾还围绕动力电池核心技术进行了探讨。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性能仍需大幅度提升。补贴“退坡”后,生产企业核心技术可以发展到什么水平?车辆使用企业能否放心选用新能源车辆?这些问题或许还有待观望。

“产销规模大,并不代表竞争能力强。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陈清泰认为,国内企业的竞争只是一场序幕,国际化竞争来临才是真正的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应持续壮大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以产品品质打造优秀自主品牌,赢得市场的信赖。

如何实现电动汽车的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不能靠单纯增加电池数量,而应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整车的轻量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十三五”期,要将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作为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战略目标。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如何在提升单位材料的储能密度的同时,兼顾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寿命和成本,这也是摆在很多研发人员面前的问题。

“目前中国科学院正在做从少量液体到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兼顾全固态锂电池的优点和液态锂电池的优点,预计2020—2025年进入市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带来的这项技术进展,引起了场内观众的重点关注,也令各车辆使用企业负责人非常欣喜。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